腳輪如何進行除銹保養
發表時間:2020/8/22 10:28:16
腳輪除銹
.1表面預處理是整個防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保證涂層質量的先決條件,關系到防腐蝕材料能否發揮最大覆蓋屏閉作用,關系涂料涂層的整體使用年限。
.2基層除銹后,不得受損或使之變形,若有嚴重腐蝕或變形情況,失去承載能力的基層,不能承受設計壓力的設備、應及時通知甲方更換。
.3對腐蝕嚴重部位用電動角磨機、電動網刷對金屬表面上的污物、焊渣、鐵銹、氧化皮徹底清除干凈,特別是(夾角、死角)等部位,使基層表面露出明顯的金屬光澤,達到甲方要求除銹標準。
.4動力工具除銹后表面應干燥、無油污、無氧化皮、無銹跡、無灰塵,表面粗糙度應達到RZ20—40μm,符合GB8923—88及GB9793—88規定要求的等級標準。
.5人員操作時必須配備全套勞保用品;安全帽的正確佩帶,防風眼鏡、口罩、膠皮手套、防塵帽、及高空作業時掛好安全帶。
.6打開磨光機等其速度正常運轉時,讓砂輪網的一半放在磨光對象表面上用適當的力量按住,砂輪網的轉動方向始終朝前轉動,以免被磨削的雜物射向人身體。
.7操作人員一定要雙手握住磨光機,防止磨光機在角棱及其他附件處彈起傷到身體.
.8磨光片應來回摩擦直至金屬面達到St3.0級.使其鋼鐵表面無油污、鐵銹、無陰影條紋并露出金屬本色。
.9除銹工具采用φ100角磨機,銅絲碗形刷;所用電源導線必須是三芯電纜。電源插座應為橡膠外殼。
.10使用腳輪除銹施工時,施工人員用力要適宜。不得用力過度以免損壞機械,棱角部位除銹時,必須握牢角磨機,以防脫手傷人。施工人員必須戴上口罩、護目鏡及其他勞保用品。
.11不易打磨的部位,用刮刀、手錘、鋼絲刷和砂布等除去浮銹;使用合金鋼鏟除銹時,鏟與基體表面必須成10-20度夾角,一刀壓一刀進行清除。
.12采用手工或動力工具處理時,不得使用金屬表面受損或使之變形的工具和手段。
.13除銹標準達到St3.0級,要求被清理表面無銹蝕、油污、浮土等雜物,使金屬表面顯現比較明顯的金屬光澤。
.14基體表面處理驗收合格后,辦理隱蔽工程記錄后,應在8h內涂完第一層涂料涂裝,防止表面再度生銹。
.15表面應清除掉鋼材表面的毛刺、焊渣、飛濺物、積塵和疏松的氧化皮、鐵銹、油脂及涂層等物。
.16鋼材表面如局部有油脂和污垢,一般可采用局部處理措施;大面積或全部有,則可采用棉紗蘸有機溶劑進行清洗。
.17手工除銹:主要是用刮刀、手錘、鋼絲刷和砂布等工具除銹。
.18動力工具除銹:主要是用電動砂輪除銹。
.19質量要求:手工、機械除銹方式,除銹等級應達到業主要求等級;處理后的構件表面不應有焊渣、鋅瘤、灰塵、油污、水分和漆皮等。
.20表面處理等級應符合下列規定標準:
本工程手工和腳輪表面處理的標準應符合規范中相應等級; 即: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銹、涂層和附著物,鋼材的顯露部分的表面應具有底材的金屬光澤。
.21如遇陰雨、潮濕天氣,為保證下道工序的質量,應采取措施(如立即涂刷鐵紅環氧帶銹防銹漆,塑料布折蓋)等,預防二次銹蝕現象。
.22表面處理后,待質檢、監理人員檢查驗收合格并簽字后,用棉紗、破布將表面灰塵清掃干凈,立即涂刷第一道防銹涂料,防止二次銹蝕發生,然后根據工程工期及技術標準認真施工。
1.2. 安全與勞動保護
1.2.1 操作人員必須戴空氣分配器的頭盔面罩和防護服手套和耳塞。
1.2.2頭盔上的面罩玻璃要經常更換,保證良好的能見度。
1.2.3 劃清工作區與安全區,施工現場要安全標志線禁止無防護的人員進入
磨料直接或間接射及的區域。
1.2.4 清理曾貯存易燃有害物品的容器,事先應清除干凈并經分析合格后,工作人員方可進入容器,作業時應配置通風裝置。
1.2.5 作業前操作工應先檢查腳輪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1.2.6 施工現場須合理配置防雨棚和擋水板,防止雨水和灰塵進入容器。
(1)在不放大的情況下進行觀察時,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氧化皮、鐵銹、涂料涂層和異物,任何殘留的痕跡應僅是點狀或條紋狀的輕微色斑。
(2)手工除銹檢查合格后,應在8h內完成質量檢查及第一道膠粘劑涂裝。
(3)手工處理后的金屬表面應呈均勻的粗糙度,除鋼板原始銹蝕或機械損傷造成的凹坑外,不應產生肉眼明顯可見的凹坑和飛刺,要求達到的粗糙度的值為40-75μm。
1.2.7 在除銹達到要求后,所有的磨料、灰塵等,都要清除干凈,可采用真空吸塵器或其他合適的工具(如掃帚、抹布)。
1.2.8 表面預處理合格后至涂敷第一道膠粘劑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8h。如果表面在8h間隔內出現銹蝕現象,涂敷前應對銹蝕部位重新進行表面預處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