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輪在使用中如何防銹
發表時間:2020/8/22 10:39:54
a)水洗:將冷卻后的零件先用自來水沖洗,除去表面大量的鹽份、油污。再用熱水浸洗;
b) 除鹽、除油:推薦的除鹽、除油清洗材料的配方為(105凈洗劑1.5%,664凈洗劑1.5%,6503凈洗劑2%,其余自來水);
c) 防銹處理:可用機油或防銹水進行防銹。
d) 除去殘鹽和氧化皮可采用噴砂法和酸洗法,但不應影響零件精度。
5裝配過程防銹
5.1從倉庫領出的用來裝配零件應先清洗干凈,確認無銹蝕才能裝配。精密零件清洗后還需涂置換型防銹油。
5.2 產品噴漆時,所有不允許涂漆的金屬外露面、銘牌、緊固件等均可采用紙張或黃油(工業凡士林)等遮蓋或涂封,以防漆霧污染。若被污染,則使用無腐蝕性溶劑清洗干凈。
5.3 裝配試車完成后,應將產品外表面臟物擦干凈,并在外露的加工面(未涂裝、未表面處理)上涂油防銹后,方可封存入庫。
6 庫存零件防銹要求
6.1銹蝕零件不得入庫,倉庫管理人員可拒收已銹蝕的零件。同理,庫存銹蝕零件不得出庫。
6.2倉庫應保持清潔,防止雨水、酸類等腐蝕性氣體或物品進入倉庫。要避免陽光直曬零件。
6.3入庫零件應進行清洗,一般采用無腐蝕性煤油(或工業汽油)清洗。精密零件可采用添加有置換型防銹油的煤油(或工業汽油)清洗。置換型防銹油添加量一般在3—5%即可。所使用的清洗材料,應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更換。
a) 庫存期不超過半年的零件防銹材料可選用201、901防銹油(配比:1份防銹油:4份煤油或工業汽油)。
b) 庫存期半年以上的零件防銹材料可選用溶劑稀釋型防銹油、薄層防銹脂。
6.4 零件入庫后倉庫管理人員應將零件以生產令號、零件型號、名稱、入庫
防銹日期填寫記錄卡,并按批次實行掛牌標記,同時還必須遵守先入庫者先出庫的輪換發貨原則。
6.5倉庫管理人員每半年檢查一次庫存零件的防銹情況,發現銹蝕應及時處理,檢查結果應保持記錄。
6.6倉庫零件應分類存放,金屬制品應與非金屬制品分開放置,零件存放應整齊有序。
7外協件的防銹
7.1 外協加工完畢的零件,應由外協生產廠家負責進行清洗防銹。
7.2 已銹蝕的外協零件不得入庫。
7.3 外協的橡膠件,要求外協生產廠家在該產品的外包裝上應有生產日期標識(無外包裝的則可直接在橡膠件上貼不干膠)。
8其它
產品腳輪五金件防銹規程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規定了產品零件防銹的技術要求。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產品腳輪五金件生產過程、裝配、庫存的防銹處理。
2. 防銹總體要求
2.1 腳輪五金件的防銹期限應從涂封之日起不低于一年。
2.2 加工精度、粗糙度要求高的零件(下統稱精密零件),在精加工完成后由本公司負責進行清洗防銹工作。
2.3 對非加工面,工藝文件應規定除銹涂油。
2.4 完工零件(含外協件)應及時調度入庫。入庫零件由倉庫管理人員及時進行清洗涂油防銹。
2.5 嚴禁嚴重銹蝕零件用于裝配。
2.6質檢部應對清洗防銹措施進行監督檢查,有權責成責門部門、公司及時進行清洗防銹(出具返工通知單)。
3生產過程中的防銹
3.1零件加工完畢,應立即將表面的鐵屑、油膩、汗液等類的贓物清洗或擦干凈。
3.2 工序中的防銹,首先應選擇防銹性能好的切削液和切削油。
切削液有:
1號金屬乳化切削油、69—1乳化切削油。
切削油有:
F—43防銹切削油、SC—3可溶性切削油。
切削液、油應保持干凈,并定期更換。
3.3 在工序間停放的零件要及時進行清洗防銹,先將零件擦干凈,然后根據零件大小、精度、粗糙度要求不同區別對待。
a)一般零件可采用機油抹擦;
b)精密零件可先用脫水防銹油將零件清洗干凈,然后用清洗煤油(或工業汽油)稀釋204-1置換型防銹油進行防銹。(配制比例8:1)
c)大的零件可采用刷涂,小的零件可采用浸涂。
3.4各生產車間/組對未轉序滯留在車間內的精密零件防銹工作的應予以指導、督辦。
4熱處理后零件防銹
4.1隔經熱處理后的零件,必須將腐蝕物質清洗干凈,再進行防銹處理。
4.2 方法
8.1 上述未盡事項仍按HZ/WI7.5-21-2004《防護與包裝技術要求》執行。
8.2清洗防銹工作自本文發布之日起實施。質檢部每半年檢查一次,應保存記錄。
8.3 相關記錄:庫存零件防銹檢查記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