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五金品牌之路
發表時間:2012/6/3 11:43:18
產業集群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高成長性,大部分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增長能力,由于全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產業集群的成長速度更為突出。“中國五金制品生產基地”——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五金產業集群20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1985-2004年,小欖鎮五金產業總產值從4525萬元增長到173.8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36.8%;企業數從47家增長到3079家,年平均增長率達24.6%;從業人員從4552人增長到82456人,年平均增長率達16.5%。盡管不可能一一列舉所有產業集群的增長率,但由于產業集群的高成長能力,其規模擴大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地方五金產業集群的發展為中國五金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實體基礎
市場是主要驅動力量,就中國五金產業集群的產生而言,絕大多數是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由五金企業自我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其中,廣東珠三角的產業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資驅動下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浙江溫州一帶是依靠當地企業家和工商業發展起來的特色品產業集群。
這些五金產業集群都是市場力量驅動下自發形成的,當地政府只是在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后才加以引導。而且,從發展歷史看中國產業集群的主要驅動力也是市場,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是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市場不斷擴大和開放不斷深化的大好時機,實現了空間集聚和產業分工合作,從而形成產業集群并在其中不斷發展壯大的。
例如溫州柳市鎮的樂清求精開關廠,1984年7月創辦時是一個典型家庭作坊,只有5名職工,年銷售收入不到1萬元,但是它抓住了當時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的機遇,大力擴展市場,并且通過效仿、衍生,到20世紀80年代末,柳市鎮已有生產低壓電器企業2300多家、家庭作坊9000多家,形成龐大的產業鏈。這些產業鏈繼而在地方積聚產業集群,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品牌意識的增強,這些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提供了實體基礎。
政府助推五金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的發展起到良好保障
中國五金產業集群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但五金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后,地方政府往往都會積極扶持,對本地五金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投資,促進企業發展。地方政府通常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業園區,鼓勵企業“進區入園”,促進產業集聚和園區化進程。四是建立交易市場,擴大市場規模。五是舉辦產品博覽會與商貿會,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實施區域整體營銷,創建地域品牌。六是引導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集群的產品技術升級。七是協調產、學、研結合,為產業集群創造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力。
五金產業集群自身全面升級是中國品牌的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五金產業集群形成過程中,資源是首當其沖的關鍵點,然而,事實上,當資源在產業鏈內共有時,資本的力量的博弈便顯現出來。首先資本的壓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在資本的影響下,五金企業間的市場間競爭會越來越向走向競合。在企業重組、行業并購的大環境下,為大企業集團的形成并產業集群化運作提供了可能。其次,細分的市場環境下、產品的同質化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的瓶頸,在資本實力與企業同質化共振下,會加劇品牌的形成。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隨著“招商引資”工作的不斷深化,國外資本猶如潮水般涌進國門。這其間,我們在借用外資支撐五金產業營運的同時,在整個的經營思想與思路上也有了較大改進。“與狼共舞”的30年里,我們重新回頭審視走過的路,資本的劣勢下,資源的存在已成為我們唯一的優勢。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現在與未來,受硬件與軟件的因素,中國民族產業的新一輪的資本擴充、產品更新、渠道精耕、品牌提升會促使整個民族產業不斷升級,繼而促進整個五金產業集群由品牌到名牌的全面轉變,這些的轉變將為中國五金品牌的發展起到良好驅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