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五金金獎空缺暴露產業軟肋
發表時間:2012/6/9 0:03:06
2011中山市工業設計大賽終評于日前在小欖鎮龍山公園內的中山市工業設計產業園舉行,在大賽初評中幸運入圍的62件作品經受殘酷的競爭,角逐最高獎金達1萬元的大賽金獎。筆者在評審現場全程見證了整個終評過程。部分創意無限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2011 年12月11日上午10點,大賽終評評選工作正式開始。幾位大賽評委圍坐在工業設計產業園展廳,62件上面只標注有編號的入圍作品效果圖展板,按家電、家具、照明燈飾、日用品、五金等五大類依次擺到評委面前,任由評委們用銳利的專業眼光去評頭論足。“這款中老年電子血壓計的外殼底座顏色太艷了,不符合中老年人的審美觀。”“ 這款嬰兒手推車的相關部件沒有出具安全檢測報告,有沒有安全問題呀?”……評委們對每一件作品都要“挑刺”十幾二十分鐘,甚至會“爭吵”幾個來回才能達成一致的評價意見。
“工業設計就是用獨特的創新創意方法,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是本次大賽評委、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童慧明教授對工業設計這個新興服務產業的直白解釋。筆者在這62件入圍終評作品中看到不少能夠展現工業設計魅力的佼佼者,這些作品的創意讓人耳目一新。
比如,日用品類作品的那件車載便攜式不銹鋼燒烤爐,這款產品能折疊成一個密碼箱大小,打開之后卻相當于街頭人們常見的那種燒烤爐,里面還可盛燒烤用的刀具、叉子、夾子、木炭及食品,到野外燒烤時既可以車載,人工攜帶也非常方便 ;照明燈飾類作品的那件多功能蛇型 LED燈,其造型像一根抽油煙機的煙管,可以按需要扭成不同的形狀,使用時可以把它彎曲起來掛在自己脖子上照著手上的書本,也可以放到床頭上,對在校住宿的學生來說非常實用 ;家電類作品的那款電子水果盤更是獨特,該果盤通過采用低壓保鮮和光波增鮮技術,實現非冷凍式的常溫保鮮功能,對那些忌吃冷凍食物的老人、小孩、孕婦以及腸胃不好的人群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家具、五金金獎空缺暴露產業軟肋
經過一整天的嚴格評審,大賽評委會最終敲定獲獎作品名單。筆者發現,家具類和五金類作品的最高獎項都只有銀獎,金獎作品空缺。這樣的榜單可能會讓不少中山企業界人士驚訝 :家具產業和五金產業可是中山傳統特色產業,發展了這么多年,難道都找不出一件讓評委滿意的工業設計作品?
大賽評委、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伍斌教授對筆者坦言,不少家具類作品的創新點著重于家具造型、款式上的變化,或者著重于木材與鋼結構、布藝之間的混搭,也較好地為現代生活方式提供了新便利,但這些都是外觀、形式上的創新,而實用功能方面沒有多少創新創意,作品很明顯地體現出創意不足。
童慧明對五金類作品點評認為,工業設計應該做到從技術到外觀都要追求完美。而這次參賽的五金類作品則出現兩個極端 :要么有很好的創意點,但外觀設計太普通,吸引不了消費者的眼球。這類設計作品多數是出自企業研發、設計部門職員人士之手,他們多注重于產品功能的開發,希望通過新功能達到經濟收益。“但不管你的產品有多好的技術,如果外觀太普通,消費者根本不愿意花時間來了解你的產品。”要么有很好的外觀設計,卻沒有足夠的技術創意支撐。這類作品則多數出自那些在校大中專學生之手,他們多注重于外觀形式上的創新,“如果這些設計作品能夠與一些專業的工業設計公司合作,聯手對設計作品進行修改完善,那才有可能轉變成現實產品。”
中山市工業設計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這次大賽從作品的設計性、創新性、經濟性、工藝性、社會性這五大考核指標去評審,重點考核設計作品能否做到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有效使用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創新點突出;設計概念獨特新穎,引導未來產品發展趨勢,具有獨特的綜合表現力;適合市場某類人群、某種環境的需求,具備較高性價比,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其中概念設計還應充分考慮市場價值和可實現性。從這次參賽的家具類、五金類設計作品來看,的確是很難找到一件讓評委相對滿意的作品,某些原本較有機會奪取金獎的作品,因為明顯存在著種種不同的瑕疵而不得不掉落榜首 ;有的甚至因為評委從網上搜索出相似或相近的同類產品,被評委判定為非原創而取消評獎資格。家具類、五金類作品的金獎空缺,暴露出中山市這兩大傳統產業在工業設計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