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五金狂攬五金鎖企
發表時間:2012/6/14 22:39:27
在小欖鎮廣源學校運動場隔壁,有兩棟不起眼的建筑隱身綠蔭之中,這一名叫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機構,在過去的12年,已為3萬多家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網絡、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企業融資、科技創業等服務。這個“麻雀雖小、功能全面”的生產力促進中心,也在6月5日被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稱為“大寶貝”,并認為可以向全省推廣,使之成為近期輿論關注的熱點。日前,南都記者走進這個地方,試圖對這個“企業孵化器”進行解剖,揭示它為建立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體系所提供的范本意義。身份標簽
在小欖的一些企業眼中,小欖鎮促進中心充當著“企業孵化器”、“質量檢測員”、“技術創新推動器”等方面的角色。
“企業孵化器”
“如果沒有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扶持,我們是不考慮成立公司的。因為沒有扶持,需要的資金會超不止10倍。”盈普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副經理何德生表示。2004年,何德生等人注意到,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漢信現代設計制造技術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激光、CNC快速成型等服務,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一定的市場。但是漢信公司提供服務的設備都來自國外,價格居高不下,于是他們萌發自己設計開發這種設備,由漢信利用該設備,為其他企業提供產品模型快速成型服務的想法。他們找到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他們愿意提供很好的平臺,包括低成本的辦公場所、質檢等服務。為我們節省下許多成本。”何德生等人的公司便在生產力促進中心中的科技創業中心大樓里扎下了根。
“龍生龍、鳳生鳳”,漢信公司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了與其密切相聯的高科技企業盈普的誕生。8年后,它已成長為年營業額2000萬-3000萬元、員工約10名的小型企業。至今已生產了10臺塑膠快速成型設備,銷往全國各地。其中1臺正在漢信現代設計制造技術服務中心“服役”。)
在這個孵化器中成長起來的企業不止漢信、盈普兩家。據了解,該中心目前孵化項目23個,注冊工商實體18家,涉及的領域包括工業設計、電子信息、質量檢測、節能降耗、認證代理、半導體照明服務等。生產力促進中心的這一“土功能”,是由其下屬的科技創業中心承擔的。它為符合科技成果孵化條件的中小企業或個人給予創業支持,包括提供低成本的辦公場所、設備支持、創業咨詢等服務。
“質量檢測員”
充當企業的“孵化器”只是生產促進中心的一面,小欖的不少企業,還為它貼了另外一個身份標簽:質量檢測員。
2004至2008年,盈普公司處在快速成型設備的研發摸索階段,做很多試驗,需經常對快速成型工藝中的塑膠粉末性能、毒性等情況進行檢測。“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立創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就能提供塑膠檢測的服務。離我們只有幾步之遙,十分方便,而且檢測收費只是市場價格的6-7成。”何德生表示,這為公司研發產品節省了極大的時間與資金成本。
小欖鎮不少五金制鎖企業也能享受到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質量檢測服務。“小欖五金”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聚集了中山市95%以上的五金制鎖企業。中山市鎖具行業協會秘書長馮秀英介紹,“小企業買不起這么貴的設備,而且客戶也喜歡指定第三方檢測機構。”這便催生了小欖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小欖五金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據悉,鎖具實驗室已累計服務五金鎖具企業1000多家,每年為鎖具企業節省檢測費用100多萬元。
據了解,生產力促進中心推動“檢測資源共享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先后投入5000萬元建成了五金鎖具、化學成分分析、電器安全規范、EMC電磁兼容及光性能等五大實驗室。各實驗室均獲CNAS及CMA認可資質,其中光性能實驗室獲美國能源之星授權。檢測平臺每年為包括盈普在內的小欖鎮及周邊地區3000多家企業開展公共檢測服務。
“技術創新推動器”
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辦公場所、設備支持以及檢測等方面的服務,是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硬任務,它還能為企業提供軟支持,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培訓以及為企業建立產學研平臺方面。
這類技術型及管理學方面的講座,用中山市小飛將防盜設備有限公司品質部經理鐘國平的話來說,“很劃算”,因為“外面隨便一個講座都要幾千塊錢,這里是免費的,而且挺有收獲”。據介紹,他們每次參加講座時都會收到中心發放的調查問卷,中心這么做的目的是了解企業需求,為今后講座的設置做準備。
生產力促進中心這個平臺還為企業提供產學研結合的服務。小飛將防盜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汽車防盜設備的企業,作為一家中小型企業,要尋找專家為其做產品研發設計,并非易事。2010年年底,通過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牽線搭橋,小飛將順利與華南理工大學開展合作,開發出一款“防酒駕”倒車雷達。只要司機涉嫌醉酒駕駛,雷達將有所識別,以聲音提醒司機不要酒駕。今年年初開始,這款產品已在國內試銷。
據了解,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心先后建成了漢信現代設計制造技術服務中心、表面熱處理中心、中山市工業設計產業園、中山市低碳發展促進中心等43個專業服務機構,與國內外50多家科研院校開展密切的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提供模具快速成型、表面處理、產品研發、創新設計、節能降耗等技術創新服務。
運作精髓
讓省長在考察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時眼前一亮,并將其作為省中小微企業服務綜合體系的基層樣本?財政投入帶動大資本,先市場之憂而憂、政府調動資源為市場服務是其運作精髓。
1000萬“筑巢”引來6500萬“鳳凰”
不少到小欖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訪客,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該中心憑什么,能擁有那么多身份標簽?小欖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有關人士介紹,中心是用小的財政投入,帶動多方的投入。在經費構成上,該中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相似,也是一方面由其自身力量進行創收,一方面享受政府經費補貼,還有一部分經費來自各部門的專項扶持資金。據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梁永海介紹,以近幾年為例,這三項資金分別約為5000萬、1000萬和1500萬。即自身創收占七成,財政約占一成,專項資金占兩成,可謂1000萬“筑巢”引來6500萬“鳳凰”。
從性質上看,它由中山市小欖鎮資產經營公司投資,歸鎮經信部門管理的獨立企業法人,是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非牟利的企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實質上它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同時也扮演著政府、企業和大眾之間的“中介組織”角色,有點類似于財政差補的事業單位。
以該中心的小欖五金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為企業提供檢測服務雖收取一定費用,但是目前處于虧本狀態,需要財政進行補貼。
朱小丹在中山調研座談會上表示,該中心政府編制的工作人員僅有幾人,而整個中心的工作人員達到600多人,政府大量依靠市場、調動市場資源為市場經濟提供服務,值得贊許。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目前有2位員工是政府事業編制,1位是公務員編制,其余600多名工作人員都屬企業員工。該中心雖無盈利壓力,但是亦堅持市場主導、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員工既面臨挑戰與壓力,又充滿生機與活力。
先市場之憂而憂
小欖鎮黨委書記彭志輝介紹說,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從建立之初到現在,一直堅持以市場需求為依歸,其發展模式是“政府為依托,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緊緊圍繞解決企業發展的共性困難為中心,不斷培育和發展新的服務項目,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雙提升”。
中心成立之初,企業呼聲最強烈的服務之一就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成本,五金企業對于模具快速成型技術的需求尤其強烈。1999年5月,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孵化的第一家企業中山市漢信快速成型公司誕生,為企業提供模具快速成型的服務,肩負著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提升制造業水平的使命。等它逐步成長起來之后,便脫離中心的扶持,搬出中心,自主發展。此外,隨后成立的立創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小欖五金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等服務項目,則都是為了滿足方便企業產品檢測、節省運營成本的需求。
據該中心辦公室主任鐘潔敏介紹,每年生產力促進中心都會組織3-4次調研,每次調研的企業超過100家。
同時,該中心還依托小欖鎮商會所擁有的企業資源,建設企業網絡交流平臺,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所需所求,以設置更好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政府調動資源為市場服務
朱小丹表示,該中心的意義之一是有利于協調政府和市場在生產力促進中的作用。“不是政府(純粹)采取行政資源提供服務,而是政府調動市場資源為市場經濟提供服務。”
相比純市場化的中介服務機構與純行政化的政府服務機構,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可謂是一個半市場化、半行政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梁永海表示,相比純市場化的中介機構,“我們最大的優勢在于,工作的目標和動力是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爭求最大的社會效益。而純市場化的中介機構,它們的目標和動力則是創收和盈利。”
此外,“我們在爭取和整合技術、政策、資金資源方面,比純市場化機構更有優勢。”例如政府專項扶持資金、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等方面,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可以將企業的訴求反映到各部門,更易獲得政府資源對企業的支持。
在整合資源方面,彭志輝介紹,自1999年以來,小欖生產力促進中心先后與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五十多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合辦產學研平臺,華帝燃具、長青集團、鴻寶電業等百多家小欖企業從中受惠。
五金制品、電子電器音響、食品飲料、服裝制鞋、化工膠粘、印刷包裝是小欖鎮的六大支柱產業。“我們中心基本上是為小欖鎮的六大主導產業服務的。”)
省長建議
扶助中小微企業的“小欖經驗”
朱小丹在中山調研時表示,要解剖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這個“麻雀”,總結好經驗,今年下半年在全省進行推廣。他還建議中山率先在全市的專業鎮推廣“小欖經驗”,“但一定要錯位發展,突出專業性,不要搞重復建設,包括高水平的重復建設。”
記者了解到,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子項目已經在東莞得到復制,效益良好。
2年前,在東莞松山湖高新開發區,來自中山的立創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這里生根落地。作為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培育最成功的服務項目,中山市立創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在東莞成立分公司,為企業提供環保化學檢測、電氣產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的服務。
此外,古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南頭家電創新中心、沙溪服裝工程技術中心等,都在近些年紛紛成立。他們在具體項目操作、市場化運作等方面借鑒了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做法。
專家聲音
應以產業集群為單位推廣小欖經驗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士倫表示,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是為服務一鎮一品專業鎮經濟模式而成立的,“但是中山一鎮一品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現在是一鎮多品。”他建議,在推廣小欖這一服務模式的時候,不應以鎮為單位進行推廣,而應以產業集群為單位進行推廣。“這個服務平臺應服務于產業集群,由全市進行統一規劃,哪個鎮的產業集群最突出,中心就建在哪個鎮。”
梁士倫提出,小欖經驗的推廣,應由市-鎮進行聯動,由市政府部門以產業扶持資金投入的多寡為引導,形成明確的導向,防止鎮區對服務平臺的重復建設,這將更有利于全域經濟的發展。
最值得借鑒
對于小欖經驗的樣本意義,它有利于將綜合服務貫穿于企業成長發展全過程、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有利于促進專業鎮主導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有利于協調政府和市場在生產力促進中的作用,還有利于生產性服務業研發、檢測、物流、融資等領域的全鏈條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朱小丹
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哪些經驗最有代表性和推廣意義?是地方政府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理念。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平臺,用市場化運作機制,能更好地整合社會資源來服務中小微企業。
政府的認真調研也是值得借鑒的地方。尋找到企業真正需要的服務,從下到上具體實踐,找出問題,尋找方法和方案,實實在在地為企業解決困難。小欖鎮黨委書記彭志輝
“小欖經驗”中的政府的引導最值得借鑒。小欖鎮政府對于這一服務平臺很重視、投入很大、不計成本。各個地區可根據自己產業的結構特點、服務對象需求進行服務平臺的建設,但是政府對于服務的重視、對于與市場良好的互動是最重要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