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輪剎車2023年有效性檢測技術規范
發表時間:2023/7/26 13:29:17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剎掣腳輪剎車有效性檢測的術語和定義、檢測設備、試件、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及檢
測報告。
本標準適用于剎掣腳輪剎車有效性檢測,包括輪剎掣和活動剎掣。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4687-2011 工業腳輪和車輪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剎掣腳輪 braking castor
具有制止萬向支架圍繞轉軸旋轉、單輪旋轉或兩者同時旋轉的裝置的腳輪。分為單剎腳輪、雙剎腳
輪、方向剎腳輪、剎掣辦公椅腳輪和中控腳輪。
3.1.1 單剎腳輪
•
只具有制止單輪轉動裝置的腳輪(見圖1)。
圖1 單剎腳輪
3.1.2 雙剎腳輪
既具有單輪轉動又具有制止支架改變方向裝置的腳輪(見圖2)。
T/ZSJL 003—2020
2
圖 2 雙剎腳輪
3.1.3 方向剎腳輪
具有一個或者多個預定位置上防止腳輪支架旋轉裝置的腳輪。此裝置通常用于把萬向腳輪轉換成
定向腳輪(見圖3)。
圖 3 方向剎裝置
3.1.4 剎掣辦公椅腳輪
具有在椅子沒有負重的情況下,可以自動防止輪子轉動裝置的腳輪,見圖4
圖4 剎掣辦公椅輪
3.1.5 中心控制腳輪(中控腳輪)
依靠機械裝置來控制腳輪制動,允許選擇三種功能:無剎功能、方向剎功能、雙剎功能的腳輪。
(見 圖5)。
圖5 中控腳輪
3.2 萬向支架
能360度旋轉,用T支撐輪軸的部件(見圖6)。.
T/ZSJL 003—2020
3
圖6 萬向支架
3.3 輪軸
安裝單輪的部件,使得單輪可由轉動。
3.4 輪徑 diameter
D
輪子的直徑,特指車輪直徑的名義尺寸,見圖7。
圖7
3.5
回轉半徑 swept radius
r m
腳輪的轉向軸與腳輪最突出點的水平距離,見圖9。
圖9
3.6
輪胎寬度 tyre width
bT2
整體平行于轉動軸的輪胎寬面的寬度,見圖10。
T/ZSJL 003—2020
4
圖10
3.7
額定載荷 load capacity
W
腳輪和車輪在保證壽命周期內正常使用時能承受輪軸中心垂直方向的最大載荷。
4 檢測設備
4.1 輪剎檢測設備
4.1.1 基本要求
設備置于堅固地面,安裝框架堅固,能承受檢測荷載,且不影響檢測結果。
4.1.2 符號
使用符號如表 1 所示。
表 1 剎掣腳輪輪剎掣檢測使用符號
符號 符號的涵義
L1 負載力
K1 水平牽引力
4.1.3 測試裝置
試驗裝置是:
a)一個低摩擦裝置,可進行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
b)一個測力裝置;
c)一個能產生等于K1的力的牽引裝置;
d)一個計時裝置。
如圖11所示。
T/ZSJL 003—2020
5
圖11 制動腳輪剎制檢測設備
4.1.4 程序
將腳輪放置在一個水平光滑的鋼平面上,平面應干凈無贓物,剎制裝置應被剎緊。將負載L1施加在
腳輪的安裝平面上,按照腳輪的運行方向逐步施加水平牽引力K1。牽引力K1應在施加10秒后被放開,
再逐步施加牽引力K1,時間為10秒,并觀察腳輪是否繞軸轉動。重復上述程序,在相反方向施加力。如
果在施加牽引力K1的過程中,腳輪出現打滑,要將平面材料換為具有更高防滑性的材料,再進行試驗。
4.2 活動剎檢測設備
4.2.1 目的
此試驗用于確定活動剎掣和/或鎖裝置的性能。在可行時,此試驗被建議接著《T/ZSJL 001—2019
T/ZSJL 003—2020
6
腳輪剎車疲勞性測試技術規范》進行。
4.2.2 符號
應使用下列符號:
符號 符號的涵義
L1 負載力
K2 水平牽引力
4.2.3裝置
試驗裝置應是:
− 一個低摩擦裝置,它可進行
a) 直線運動;
b) 圓周運動;
− 一個測力儀;
− 一個能以力K2牽引的裝置;
− 一個定時器。
4.2.4 程序
將腳輪放置在一個水平光滑的鋼平面上,平面應干凈無臟物。剎掣和/或鎖裝置被剎緊或鎖緊。
將負載 L1 施加在腳輪的安裝平面上。與輪的運行方向成 900 處逐步施加水平牽引力
( K2 )。力 K2 應在施加 10 秒后被放開。再逐步施加力 K2 ,時間為 10 秒,并觀察是否有
轉動。重復上述程序,在相反方向施加力。如果在施加力 K2 的過程中,輪出現打滑,要
將平面材料換為具有更高防滑性的材料,并再進行試驗。
5 試件
5.1 試件類型為剎掣腳輪,試件應能代表腳輪的性能。
5.2 試件材料、規格和型號等應與生產廠家所提供圖樣一致。
5.3 試件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不應加設任何特殊附件或采取其他附加措施。
5.4 試件應在溫度為10℃~30℃、相對濕度為25%~75%,并且不會發生破壞的環境中存放和檢測。
6 檢測方法
6.1 試件抽樣
腳輪經抽樣作為檢測試件,檢測抽樣表見附錄A。
6.2 試件檢查
試件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后才可進行檢測。
7 檢測結果
T/ZSJL 003—2020
7
7.1 結果記錄
檢測結果記錄表見附錄B。
7.2 結果判定
a)檢測試驗值如表2、表3所示。
表2 輪剎掣試驗值
腳輪類型 牽引力K1
≤4km/h的工業腳輪 負載力L1的15%
4-16km/h的工業腳輪 負載力L1的15%
儀器腳輪 負載力L1的20%
醫療病床用腳輪 負載力L1的40%
表3 活動剎掣試驗值
腳輪類型 牽引力K2
≤4km/h的工業腳輪 負載力L1的15%
4-16km/h的工業腳輪 負載力L1的15%
儀器腳輪 負載力L1的20%
醫療病床用腳輪 負載力L1的40%
普通家具用腳輪 負載力L1的15%
b)公差值如表4,表5所示。
表4 輪剎掣公差值
符號 公差
單位 范圍
L1 N 0~2%
K1 N 0~4%
力的施加時間的公差為K1(10s):0~2s。
表4 活動剎掣公差值
符號 公差
單位 范圍
L1 N 0~2%
K2 N 0~4%
力的施加時間的公差為K2(10s):0~2s。
c)驗收標準
輪剎掣試驗:在施加力K1時,單輪不應繞軸轉動。
活動剎掣試驗:在第二次施加力K2時,單輪不應繞軸轉動。
8 檢測報告
T/ZSJL 003—2020
8
檢測報告信息表見附錄C,檢測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a)與腳輪類型、尺寸、材料、形狀和構造有關的所有細節;
b)檢測次數;
c)試驗室存放和檢測的條件;
d)試驗后出現損壞的詳細情況,包括損壞的性質、部位和嚴重程度;
e)檢測結論;
f)檢測機構、檢測人員和檢測日期。
T/ZSJL 003—2020
9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剎掣腳輪剎制檢測試件抽樣表
試件編號 試件類型 輪徑 D 最小滾動
阻力w1
輪胎寬度bT2 行駛速度v3 負載 L4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 1:輪徑 D,單位為 mm。
注2:最小滾動阻力w1,單位為N。
注3:輪胎寬度bT2,單位為mm。
注 4:行駛速度 v3,單位為 m/s。
注 5:負載 L4,單位為 kg。
T/ZSJL 003—2020
10
附 錄 B
(資料性附錄)
剎掣腳輪剎制檢測結果記錄表
試驗序號 試件編號 試件損壞
性質
試件損壞
部位
試件損壞
程度
結果判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T/ZSJL 003—2020
11
附 錄 C
(資料性附錄)
剎掣腳輪剎制檢測報告信息表
報告
編號
試件
編號
實驗
次數
試驗室
存放條
件
試驗室
檢測條
件
試件損
壞情況
檢測
結論
檢測
機構
檢測
人員
檢測
日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