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第一鎮——小欖的前世今生
發表時間:2024-4-15 9:00:24
2021年7月,中山市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撤銷小欖鎮、東升鎮,成立新小欖鎮,以原小欖、東升為其管轄面積。相較于同期發布的其他公告——撤銷民眾設立民眾街道并由火炬統籌、撤銷南朗鎮設立南朗街道并由翠亨新區統籌,小欖合并東升明顯引起的震動更大。 新小欖位置示意圖 小欖和容桂
實際上,東升作為鎮級行政單位出現并不久遠,1986年才從原來的小欖區析出新設,此次東升和小欖合并應視為“回歸”而非“吞并”。合并之后,新的小欖鎮其按2019年原小欖和東升的GDP達到了424億,人口按七普數據達到了78.06萬。按此數據,小欖鎮GDP成功超越火炬開發區,再度成為中山市第一強鎮。人口方面,小欖已經多年保持中山市第一位,因此綜合實力而論,新小欖鎮都當之無愧為中山市第一強鎮。
即使合并以前,小欖的GDP也常年僅次于火炬開發區,位居中山市第二位。考慮到火炬區以外資大工業為主的特點,小欖普遍被民間作為中山市第一強鎮。
這樣的小欖,是如何煉成的?
由大變小:小欖鎮的逐步形成
小欖之得名,在于其地有小山丘大欖崗形似橄欖。追溯小欖的歷史,幾乎與中山市前世的香山縣立縣差不多同時。南宋初的1152年,香山立縣,由南海劃入的永寧鄉潮居里改稱寧安鄉,此寧安鄉包括大欖村、小欖村。這是小欖最早見諸于史冊,此后小欖標志性事件有以下四個:
其一,宋末,香山寨由濠潭(今珠海山場)遷往縣北大欖村。此舉標志著小欖周邊珠璣巷移民逐漸增多,從而使行政中心由作為鹽場的濠潭轉移到了小欖。
其二,明初洪武年間,寧安鄉的大欖、小欖分立而統名為大欖都,并逐漸形成墟市。此后到民國初年,大欖都轄地包括今天的小欖、古鎮等地,到清末大欖都改稱欖鎮并繼之改為第三區,總面積達到259平方公里。
其三,民國期間的1923年,第三區的欖鄉沿稱小欖鎮,此是小欖鎮名稱的第一次出現。到1951年,解放后成立了鄉級小欖鎮人民政府。1952年,小欖鎮升級為區級鎮。
其四,1986年,小欖鎮析出東升鎮(彼時稱為雞籠鎮),此后一直到2021年,小欖鎮轄地面積均為75.4平方公里。
由上可以看出,小欖鎮轄地名稱由寧安鄉變為大欖都,再由大欖都變為小欖鎮,其轄地面積也逐步縮小到70多平方公里。
南方鎖城:小欖的發展壯大
要了解今天小欖的經濟產業,就不得不從1980年前后說起。
那一年,小欖鎮興辦了一批村鎮企業。首當其沖的是小欖鎮中心所在地的永寧大隊,從農產品加工和磚瓦廠起步,其當年的工副業收入達到了1000多萬元。
此后到1990年前后,小欖鎮辦的絲織廠、服裝廠等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相伴而來的是民間五金行業尤其是鎖業的發展壯大。到1986年,小欖就被譽為“南方鎖城”,今天行業領軍企業固力、華鋒就創立在那個年代。
到2000年初,小欖鎮4000多家企業中,五金制品企業多達2000多家。在傳統以鎖具為代表的五金行業發展壯大時,電子音響、服裝制鞋、食品飲料、化工粘膠和印刷包裝等其他五大支柱產業也逐步形成。
這一年,小欖最耀眼的明星企業是樂百氏,其賣身國際巨頭達能及其他快消民族品牌被收購引發了國人對于外資全面入侵的討論。此時,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隱退,并逐步成為全職投資人。
無論討論如何熱烈,卻擋不住小欖鎮經濟的火熱。2006年,小欖鎮GDP突破100億,5年后的2011年,小欖鎮GDP突破200億。
爭渡爭渡:小欖的艱苦轉型路
2010年前后,全球金融危機襲來,以外向加工經濟為導向的小欖鎮五金金制造、服裝內衣等支柱產業增長乏力,食品飲料產業被外資收購后重心放在了周邊一線城市,新興產業如LED等優勢尚未確立。
因此,盡管經濟仍在持續慣性增長,頹勢卻不斷顯現。伴隨著4萬億帶來的產業提振效應減弱,真正的危機卻悄然來臨。
2010-2020年,小欖鎮經濟在艱難中前行。2015年,由于傳統產業增長乏力,中山市經濟脫實就虛,資金涌入房地產。一時間,中山市房價飆升。在周邊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中山市因為房地產而虛假繁榮了一把。2018年后,伴隨著房地產調控升級,中山市經濟進入下行通道。
到2020年,小欖鎮GDP在擠水分后依然是在300億附近徘徊。相比于周邊城市在短暫痛苦期后的再次發展,以小欖鎮為代表的中山市陷入谷底的時間明顯長了不少。
體現在企業上,就是小欖的行業隱性冠軍不少,但真正形成品牌的領軍企業卻少而又少。
新小欖:能否帶領中山浴火重生?
此次,小欖和東升合并帶給小欖的不僅僅是地域面積的擴大,還是能否真正重新成為帶領中山重新崛起的重任。
對比佛山和東莞的強鎮,以人口和小欖差不多的長安、桂城相比,小欖的GDP規模與上述兩鎮差距在200億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長安GDP排名東莞鎮街第二位,桂城排名佛山鎮街第三位。
以GDP和小欖差距不大的容桂、厚街來看,容桂和厚街人口均在55萬左右,少小欖20萬人左右。容桂GDP排名佛山鎮街中第10位,厚街在東莞鎮街排名也只是第7位。
因此,從經濟發展質量來看,小欖距離佛山、東莞的強鎮還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以距離而論,小欖距離順德傳統強鎮容桂較近,中間隔著東鳳、南頭,共享一條105國道。容桂10年前也曾經作為順德第一鎮出現,然而到在2013-2018年間,與2015年前后的小欖類似,容桂也經歷了轉型的陣痛期,GDP先后被北滘、大良超越,退居順德10個鎮街第三位。
近兩年,伴隨著家電產業升級轉型,容桂正度過危難期而重新進入平穩發展軌道。格蘭仕、海信科龍、萬和等老牌家電品牌優勢依舊,SKG、小冰火人等家電新勢力崛起。
未來,合并后的新小欖能否帶領中山浴火重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一水一城)
返回